圖:香港收藏家、竹月堂主人簡永楨,其旁為他收藏的北宋綠釉鳳尾壺。
展覽開幕之后,一眾專家和學者包括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陸明華、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榮譽研究員林業(yè)強、瑞士鮑氏東方美術(shù)館前館長Monique Crick、國際知名陶瓷學者Regina Krahl及Teresa Canepa等參加“中國八至十八世紀單色釉研討會”,分享各自研究成果,細數(shù)單色釉瓷器的發(fā)展歷程和奧秘。
陸明華主要探討中國紅釉瓷器的發(fā)展歷程,他認為這種如初生旭日一般的紅色的出現(xiàn),豐富了中國瓷器釉彩品種。
簡永楨在談及其收藏心得時表示,29歲時購入一把宜興茶壺至今收藏史已達40余年,“在我的收藏字典里面沒有‘必須’擁有,但也沒有‘不可能’?!彼貞浧鸲嗄昵霸谝淮闻馁u會上遇到心儀的一對藏品,卻被一個泰國藏家競得,幾年后他說服這位藏家釋出藏品,“我反而驚喜收獲其中品質(zhì)較好的那一件。”
或出于安全考慮,不少藏家傾向?qū)⒉仄穳m封起來。簡永楨則喜歡展出珍藏,并向觀者講解藏品的故事和意義:“我個人認為,收藏最大的意義是分享,將藏品展出公諸同好共賞”。瓷器脆弱、易破損,“如果哪一天我打碎一件絕無僅有的藏品,便再無機會向世人展示。辦展覽的話,起碼參觀過的人能擁有美好回憶?!彼匝允抢吓勺黠L,每次展覽都希望出版實體圖錄,為藏品留下紀錄也很重要。